云计算是一种通过网络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和服务的技术模式。它形象地被称为“云服务”,因为云具有可大可小、飘来飘去的特点,这象征着云计算服务能力及信息资源的灵活性与便捷性。
云计算是一种服务交付和使用模式,它通过互联网提供灵活且易于扩展的应用程序访问。无论是IT和软件,还是互联网相关服务,甚至是任何其他类型的服务都可以通过云计算获得。这些服务被集中在一个被称为“云”的资源池中,该资源池包含大量的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和宽带资源。这些资源由软件自动管理,无需人工干预。这使得应用程序提供商可以专注于其核心业务,而无需担心复杂的细节,从而促进了创新并降低了成本。
云计算的出现标志着从传统的单台发电机模式向电厂集中供电模式转变。这意味着计算能力可以作为一种商品流通,就像煤气、电力一样方便且经济实惠。最大的区别在于,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传输的。
云计算实际上是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成果,或者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它也是虚拟化、效用计算、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等概念混合演进的结果。云计算可以说是网格计算的一种商业演化版本。
早在2002年,中国科学家刘鹏就针对传统网格计算中存在的实用性问题提出了计算池的概念。他建议将分布在各地的高性能计算机通过高速网络连接起来,并用专门设计的中间件软件将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Web界面接受来自各地研究人员的计算请求,并将其分配到合适的节点上执行。计算池能够显著提高资源的服务质量和利用率,同时避免了跨节点划分应用程序所带来的低效性和复杂性,使其在当时条件下达到了实用化的标准。如果将高性能计算机替换为服务器集群,将研究者替换为商业用户,则几乎可以认为这就是现代云计算。
云计算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超大规模:云拥有庞大的规模,例如Google的云计算已有超过一百万台服务器,亚马逊、IBM、微软、雅虎等公司的云也拥有数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通常也有数百至数千台服务器。这种规模赋予了用户前所未有的强大计算能力。
虚拟化: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地点使用各种终端设备获取应用服务。请求的资源来自云端,而不是固定的物理实体。应用程序可以在云端某处运行,但用户无需了解或担心具体的位置。只需一台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即可通过网络实现所需的所有功能,甚至包括超级计算任务。
高可靠性:云采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互换等措施来确保服务的高度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更安全。
通用性:云计算不受特定应用限制,可在云的支持下创建各种各样的应用。同一朵云可以同时支持不同的应用运行。
高可扩展性:云的规模可以根据需求动态调整,以适应应用和用户规模的增长。
按需服务: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资源池,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购买资源;云服务类似于自来水、电力和煤气,按照实际使用的量收费。
成本效益高:由于云具备特殊的容错措施,可以采用非常廉价的节点构建云,并且其自动化集中式管理模式减少了企业对昂贵数据中心管理的成本负担。云的通用性能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使得用户能够享受到较低的价格优势,有时只需几百美元和几天的时间就能完成过去需要数万美元和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云计算有望彻底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追求技术的进步。
本文地址:http://www.lianfafa.com/article/13489.html